“泥腿子”、“灰桶工”和“富翁”
“這3公里水泥路是投資30萬元修的,這大橋是花50萬元造的,這老齡活動中心是花30萬元蓋的,還有花15萬元建的幼兒園……”環繞團風縣程G村而行,村主任程自秋自豪地向記者介紹。
“這些村級公益事業都是以程理財、程友財為首的建筑老板們出資建設的。”淋山河鎮鎮長陳緒樂笑著說。淋山河鎮現有2萬人從事建筑,每一戶家庭里至少有1人在搞建筑。目前“身家”上億的有7人,千萬的有200人,整個鎮人平收入每年有4000元以上。
村里的老人告訴記者,原來的淋山河鎮是典型的農業鎮,鎮里的人基本上是犁田打耙的“泥腿子”,靠著現在山河建工集團董事長程理財父親那輩一行36人提著“灰桶”出去搞建筑,才有了現在手拿鋼尺、眼看圖紙的建筑“富翁”們,才有了從團風縣走出去的湖北省十大建筑鄂軍之一的山河建工集團,也才有了淋山河鎮的今天。
山河建工集團的成功也經歷了它的曲折之路。在建縣之初,湖北山河建工集團是一家產值不過5000萬,利稅不過百萬元的三級總承包公司。自從在團風縣率先實行股份制和民營化改革后,該集團現已發展成房屋建筑總承包一級,市政府公用總承包二級,地基與基礎、裝飾裝修、鋼結構、消防等四個專業承包二級以及房地產開發等多項目資質的大型建筑集團,獲得了“全國優秀施工企業”等榮譽稱號,并被評為“湖北省最佳成長型民營企業”20強之一。
現在山河建工集團的總部就設在武漢繁華街道徐東附近,成為主攻武漢建筑市場的實力建工集團。2005年,山河建工集團創產值22億元,上交地方稅收2000萬元,產值和稅收比96年增長了30多倍,同時吸納團風縣轉移勞動力2萬余人。
在山河集團的帶動下,目前團風縣共有建筑施工企業22家,從業人員達到4.5萬人,建筑從業人員分別占全縣總人口和就業人員的12%和20%,而這些人基本都在武漢。施工、設計、監理、勘察等門類齊全、專業配套的產業已形成。
建筑業已成為團風縣融入武漢城市圈最快、關聯度最高、帶動性最強的優勢產業。
“山河現象”的背后
“要不是縣委、縣政府的關心和支持,我們集團絕對發展不到今天。”山河集團總經理黃林說。
建縣之初,建筑業在該縣塊頭小、資質低、走不出、站不穩、效益差,難以適應建筑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要求。為此,團風縣適時制定了組建大集團、拓展大領域、主攻大市場、承攬大工程、帶出大隊伍、創建大產業的戰略方針。
1998年,依托原淋山河建安公司,將縣內19個小企業進行捆綁,實施了扎排出海、主攻武漢、搶占西部及北京、上海的發展戰略,而現在的湖北山河建工集團就是那個幸運兒。
2005年,趁山河建工集團在武漢發展良好之時,縣里及時提出“打造山河品牌,構建建筑之鄉”的戰略,出臺系列優惠政策,支持建筑航母發展。如在建筑老板及職工子女入學,農活幫扶、稅收等方面進行優惠,解決他們后顧之憂;努力拓寬資金渠道,積極協調金融部門,為企業解決資金周轉困難問題;解決養老保險問題;建立農民工轉移培訓基地,定期對他們進行建筑技能和維權培訓,努力滿足建筑企業的用工要求等。
駐漢辦事處還定期發布企業運行公報,積極推廣新材料、新工藝的應用,定期召開聯誼會、推介會,為企業與企業、部門與企業搭建交流平臺,實現信息、資源共享。
借鑒山河建工集團改制經驗,團風縣22家國有集體建筑企業,已有19家完成改制工作。通過引導和扶持,有3家被山河建工集團兼并或聯合,5家企業完成體制和結構調整,企業整體實力明顯增強。同時依托駐漢實力建筑公司,在市政工程、建筑裝飾、房地產開發、設備安裝、科研設計、工程監理、建材工業等專業領域全面發展。近幾年,該縣投資興建了不少模板廠、塑鋼門窗、飼料加工等企業,企業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增強,發展速度明顯加快。
依托武漢打造勞務經濟
今年8月,團風縣組建成立了“湖北團風建工職業技術培訓學校”,與新建成的勞動就業培訓中心實行一個基地兩塊牌子,成為黃岡市唯一的專業性建工類職業培訓學校,而它的建成目的很明顯――為山河建工集團和武漢建筑市場定向培養專業建筑人才。
該縣還實施技能型人才培訓、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再就業培訓三大工程,針對不同類型的人員,因材施教,開展不同層次的培訓,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并創新培訓思路實行雙向培訓,與山河建工集團聯手制訂培訓計劃,把培訓班辦到工地上。到目前為止,已培訓2.5萬人,其中技能人才1000人,勞動力技能鑒定發證2000人。
勞務分包公司是 團風縣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新型施工作業方式,一批“包工頭”轉化為勞務公司經理,形成一批穩定的專業建筑勞務承包隊伍。到目前為止,全縣已成立11家建筑勞務分包公司,持證注冊人員1102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262人,促進了建筑業的規范化發展和提檔升級,為團風建筑勞務輸出建立了穩定的渠道。
近年來,通過各種培訓,團風縣先后輸送3萬余農民工到建筑行業就業,其中2萬多人直接進入山河建工集團在武漢的建筑工地,每年帶回收入5億余元。
“縣委、縣政府依托武漢,發展本地建筑產業的思路是清晰的,積極融入武漢城市圈,促進了本縣的經濟的飛躍發展,1996年剛建縣時,縣級財政收入只有900萬,現在已超億元。”團風縣副縣長廖普賢自豪地說。